哈佛商學院有個歷史悠久的傳統,教授會在最後一堂課講一個故事,當作給同學的結業禮物。它可能是個奇聞軼事、一個人生體驗或者是一個勵志的故事。而這些故事是教授們想送給學生的人生智慧。希望這些人生智慧可以成為學生們之後在面臨人生抉擇時的重要指引。

本書分成四個部分,分別是開拓視野、管理自我、領導他人以及建立原則。它用很簡單的故事、人生體驗來探討管理學。例如,一場登山遇難瀕臨死亡的經驗,體驗了人生最脆弱的一刻,也藉此明白成功來自幸運,和自己所須負責到底的義務。另外,也鼓勵學生跳脫非黑即白的框架,貫徹自己的價值觀並仔細思考這些價值觀背後的因素和意義。還有提醒學生他們的社會責任,不管之後事業有多成功,都別忘記那些幫助自己走到這一步的人。鼓勵學生發揮影響力幫助他人。

對現階段的我們,最無法體會甚至是認同的可能就是書中的這一句話:「學生的在校成績和未來成就似乎毫無瓜葛。」這位教授把人生比喻做賽車,引擎就像我們的腦袋,而擁有馬力最強的引擎並不代表勝利,還需要巧妙的結合多項條件才能成功。對台大和北大的學生來說,成績好,都是大家讀書階段至此所一直追求的,而且應該可以說是成功追求到的。但是這些卻不能保證之後的成功。成功還需要挫折容忍力、判斷能力、努力和機運。

在人生路上難免遇到一些挫折、不順遂的事或是委屈冤枉的事。我一直認為讀書就像呂世浩教授所說的讀歷史一樣,透過書中的故事去學習、去想像,雖然我可能沒有遇過這些情況,但如果我遇到了,如果書中的主角是我,我會怎麼做。《記得你是誰》所教會我的就是這件事。雖然我們還沒出社會,還不瞭解職場上的情況,甚至還沒必須被迫做出一些人生抉擇,但是它提醒了我我們應該抱持的價值觀和應該具備的能力。期許自己當走在未來的路上時,無論是迷茫或堅定;徬徨或自信,我們仍然要記得自己是誰。記得我們當初所懷抱的希望和夢想; 記得別被旁人的意見左右,而始終終於自我;記得,follow your heart.

建議使用Firefox或Chrome瀏覽器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