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以色列物理學家,他試圖將科學法應用於管理,在邏輯推理的基礎上,提出了「TOC制約法」。它不受傳統管理理論的影響,也沒有其他管理理論那麼複雜。相反地,該理論告訴我們應該嘗試使用常識判斷和簡單的邏輯判斷將有限的資源放在系統最重要的部分,從而最大化利益。這是一本藉虛構故事帶出管理理論的書。主角Rogge是一名工廠經理。由於庫存過剩和延遲交貨,他領導的工廠面臨破產。在這本書中,作者將自己化身為Rogge的大學物理學教授Jonah,根據蘇格拉底反詰式問答,引導Rogge和讀者一步一步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使工廠在最後擺脫了破產的命運。

起初,Jonah問Rogge「目標是什麼?」,答案不是盡可能製造產品,而是賺錢。但是,如何衡量完成程度呢?Jonah提供了三個與傳統理論不同的指標來衡量工廠的表現。這三個指標包括有效產出、庫存和營運費用。有效產出是整個系統透過銷售而獲得金錢的速率,庫存是整個系統投資在採購上的金錢,而營運費用是系統為了把存貨轉為有效產出而花的錢。

在使用這三個指標實現目標後,Rogge開始徹底改變工廠系統,最終發展出了通用於各個情況的五步驟程序。首先,Rogge試圖找出系統的瓶頸(制約因素)。其次,他決定改變瓶頸機器的工作排程。例如,他調整了工人的休息時間,並在組件到達瓶頸之前完成品管程序。第三步是確保系統的其他部分能夠滿足制約因素的條件。因此,他對上述所有決策的其他因素進行了一些調整,例如使用紅色和綠色標籤作為區分優先生產的組件的方法。第四步,他嘗試減輕瓶頸的負擔,比如使用一些舊機器同時生產。最後一步,如果第四步打破了原來的瓶頸,那麼再回到第一步,避免讓慣性引發系統的制約因素。通過使用這些指標和步驟,可以提高公司的效率並消除必要的浪費,從而使我們達到最終目標──賺錢。

總而言之,我們可以從本書中學到四個概念。第一個是「目標的重要性」。Jonah提出了這個目標的概念,他相信無論公司是什麼類型,一家公司只有一個目標,其他目標如生產和提高生產力只能被視為手段。第二個是「相互依存」。本書從庫存與有效產出之間的關係中解決了短期和長期的迫切需求。在我們的生活中,許多事物也相互聯繫。若通過理解事物間的相互依存性來處理生活中的問題,會更有效率。第三個是「找出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你開始找尋絆腳石之前,你必須先確定目標,知道你想做什麼以及你想要達到什麼目標。否則,解決問題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最後一個是「成為經理的能力」。也就是要有能力回答以下三個簡單的問題:「要改變什麼?」、「改變成什麼?」以及「如何引起改變?」。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事實並非如此。事實上,如果我們能夠回答這三個問題,那麼即使在非常複雜的環境中,我們也能夠找到核心問題,同時能夠構建真正解決所有問題的解決方案。並且,我們也能夠順利地引起重大變革,激起眾人的熱情,而不是阻力。

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優秀的經理。每一個人也都應該且可以成為自己的Jonah。

建議使用Firefox或Chrome瀏覽器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