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校園特稿 by 徐鈺

| | Comments (0) | TrackBacks (0)
    七月十八日早上晴朗溫和,車載我們到台大校門口,遠遠便看到壯觀的三十輛腳踏車的方陣,每車插一面小旗迎風招展。(而台大同學辛苦製作小旗的情景後來從文欽頭晚在房間裏拍的照片才看到)以騎腳踏車的方式進入台大,我們不再是“隔岸觀火”的觀光客,而更像是每天生活在其中的學生。台大同學們滿臉燦爛的笑容叫我們上車,方陣在歡呼聲中駛上椰林大道。

臺大校門前的腳踏車隊

    台大校史館在一幢舊建築的基礎上改建而成,建築物上二戰時期留下的彈痕與建築的功能完美地吻合,體現了臺灣大學厚重的歷史感。內部卻佈局活潑,展品形式多 樣。沒有無邊的統計資料,也沒有很多無法與半個多世紀後的學生產生共鳴的名人遺物——海敏號水下探測器、世界首次飛進颱風眼進行科學研究的飛機、互動式總 校區地圖,一件件實物展品見證著台大的光榮歷史。個人最喜歡的是經過二戰硝煙洗禮留存下來的自習用的桌子和臺燈,趕緊和包子做假裝討論學習狀拍照留念 ~~。

    讓我倍感親切的是,为台大發展作出非凡貢獻的傅斯年校長,也曾任北大的代理校長。一位近現代的教育界泰斗,曾親手為我們的兩所學校的建設傾注心血;台大與北大,兩所遠隔山水的著名高等學府,曾在同一位教育家的撫育和栽培中成長。

    之後的台大總圖書館因為時間太緊沒能仔細參觀,離開時還覺得十分可惜。但還是發現了可愛的東西——廢電池回收桶!一路上走過來連一個廢電池專用回收桶都沒看到過,想不到竟在台大總圖自習室找到,只一細節即足見台大人的整體素質。

    儘管有總圖書館這樣宏偉的建築,台大仍是一個富有人情味和充滿生活氣息的地方。騎車去管理學院一館的路上路過食品店,裏面出售商品的原材料都來自台大農學 院自己的農場,是超級綠色食品。我們組的臺灣同學又貼心地買了牛奶、花生和紅豆味的冰棒請我們吃,還有超贊味道超濃郁的cheese cake。

    臺灣當今政界領袖、迄今獲諾貝爾獎的唯一一位臺灣人,這些從椰林大道走出去的人執掌著臺灣的發展方向。“如果臺灣的發展沒有走好,台大的校長要出來跟全社會的民眾謝罪。”一句聽來是玩笑的話,卻道出了台大在為臺灣本島的發展培養精英和棟樑人才方面無可替代的位置。
   
傅鐘

台大是重視文化、珍視歷史、富有人情味的學府,當你成為她的一分子,融入這個點滴之中都蘊含校園文化的地方,就會產生強烈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將自己的生命 與台大融為一體。穿越時光仍在天天敲響的傅鐘,象徵著光榮歷史的傳承,但更是老校長對年輕學子的諄諄教誨,二十一響鐘聲提醒學生,一天只有二十一個小時, 另外三個小時要用來沉思。


    我一直在想該分別用什麼樣的形容詞形容北大和台大截然不同的風格。可能在北方四季分明的環境中的燕園更顯得棱角分明,相較起來台大則更具溫暖親切浪漫的氛圍。但無論怎樣,相同的卻是彌漫在校園上空的清新自由的學術空氣,和永遠靈動跳躍的青春氣息。



0 TrackBacks

Listed below are links to blogs that reference this entry: 台大校園特稿 by 徐鈺.

TrackBack URL for this entry: https://elitecamp.management.ntu.edu.tw/others/cgi-bin/mt/mt-tb.cgi/88

Leave a comment

About this Entry

This page contains a single entry by Kn published on January 12, 2008 7:06 AM.

兩岸故宮 by 雅婷 was the previous entry in this blog.

Find recent content on the main index or look in the archives to find all content.